Search


早上在聽羅輯思維介紹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這本書,其實這本在台灣也很暢銷,不過我之前讀的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早上在聽羅輯思維介紹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這本書,其實這本在台灣也很暢銷,不過我之前讀的時候還沒辦法完全吸收裡面的內容,羅胖有提到中國投資人李祿描述與查理.蒙格的會面,形容蒙格的人格特質就是"只關注自己價值的增長",這是一種很難得的心理素質,也具體體現在蒙格的人生與事業上。

不過讓我突然有想法的是羅胖提到,很多人認為價值投資就是買一支股票,然後長期持有。但實際上價值投資是讓你放棄一切的投機機會,只按照股票的基本價值面來判定他的未來(不過我覺得應該是按照股票的基本面,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)。

葛拉漢曾說:我面向過去,背對未來,從來不做預測。這句話讓我又想到前幾天萬維綱的菁英日課專欄,提到《心理治療師的刻意練習》與《給你一點虛幻的控制感》這兩篇,前者提到用數據分析方法輔助心理治療這個新辦法,即便可以大幅提高判斷患者病情惡化情況的準確率,卻引來許多心理治療師的辭職。因為大部分的心理治療師覺得心理治療是一門與人交流的藝術,不能交給機器來執行。後者則提到人類都有"算法厭惡症",人們喜歡控制的錯覺,若是百分之百的交給機器來決定,就算對了,但是我們的感受不好,但是只要稍微給我一點對結果的控制權,我就喜歡了!

這用在價值投資上好像也可以說得通,我用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來判斷這家股票的價格被高估,或是判斷這家公司的價值明顯的被低估了,這是顯而易見的證據,但是人們總是希望對這支股票的未來掌握一點虛幻的控制感,所以我們喜歡去預測這家公司的前景,喜歡去判斷趨勢的走向,若是賺錢了,會覺得這是在我精確的判斷下所獲得的報酬,可能會比較有成就感!

但是很多的研究都可以證明其實趨勢不會一直無止盡的蔓延下去,證券分析裡面也一直提到平均盈餘的概念,若以超值投資這本書的內容,也可以說是一種"均值回歸"的概念,書內引用了很多統計資訊,證明了估值比盈餘趨勢重要,便宜、低成長或毫無成長的投資組合,績效有系統的大幅超越昂貴、高成長的投資組合。找出統計的數據不難,困難之處在於所採取質性因素是否能佐證量化指標,投資者對公司是否有充分的信心,認為股價明顯的低於正常水準。然而投資人想要利用統計規則的結果,但又想保留是否依據統計規則的決定權,表現就有可能比不上完全依照統計規則的人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JC財經觀點 創辦人 著作:《美股投資學》 Podcast: 美股投資學-財女Jenny
View all posts